918博天堂(CHINA)官方网站

产品中心

新闻资讯

更多
电话:020-3497-2940
传真:+86-020-1092-3023
邮箱:13346900@qq.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元岗918博天堂工业园718号

第四系列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第四系列

中央发话!未来五年养老大变样衣食住行全升级幸福就在家门口

浏览次数:971 发布时间:2025-11-11 15:41:00

  近期结束的重要会议为“十五五”时期擘画了发展蓝图,一个明确而有力的信号传递到亿万民众心中: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重中之重位置。

  这份战略聚焦的,正是数量庞大且仍在快速增长的老年群体。自2022年以来,我国每年步入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增量以千万计,银发浪潮正以每年千万级的规模涌来。

  面对这一不可逆转的人口结构巨变,“十五五”规划清晰地回应了时代之问:如何让规模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过上更有尊严、更加便捷、更为幸福的晚年生活?答案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覆盖城乡、触手可及、保障全面的现代养老服务体系。

  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明确上升为国家战略,其意义远超一般政策表述。这标志着养老问题已从社会民生领域跃升至国家长远发展的核心层面,成为衡量社会进步与治理能力的关键指标。

  国家战略的定位,意味着未来五年的资源投入、政策制定、制度创新都将向养老领域倾斜。这不仅仅是解决“老有所养”的基本问题,更是要追求“老有颐养”的高质量发展。其目标直指全体老年人的切身福祉,关乎他们的衣食住行、医疗健康、精神文化、经济收入等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

  战略的升格,为未来养老服务体系的全面升级和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加速构建,提供了最坚实的顶层保障和行动纲领。

  长期以来,养老服务资源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农村和部分城镇地区的养老服务是明显的短板。“十五五”规划对此给出了清晰的解决路径:构建覆盖县、乡、村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县级层面:将建设功能完善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作为区域养老服务的枢纽和支撑,承担专业照护、康复护理、人员培训等核心功能。

  乡(镇)级层面:建立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向下辐射各村(社区),向上承接县级资源,成为连接城乡的关键节点。

  村级(社区)层面:广泛设立养老服务站(点),这是服务递送的“最后一米”,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里,步行可及的距离内,就能获得基础的生活照料、文娱活动、健康管理等服务。

  这一“三级网络”的核心价值在于“层层覆盖”和“家门口服务”。它打破了优质养老资源过度集中于城市或大型机构的局限,让无论身处繁华都市还是宁静乡村的老人,都能享受到体系化、标准化、便捷化的基本养老服务。农村老人“养老难”的困境有望得到实质性缓解,城市老人也能享受更丰富、更便利的社区养老选择。这是迈向养老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一步。

  “15分钟养老圈”的提出,是“家门口养老”理念的具体化和形象化表达。它描绘了一幅未来老年生活的便捷图景:老年人步行15分钟范围内,就能获得满足日常生活、健康保健、精神文化需求的基本服务。

  基本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年医疗服务中心、药房等,满足日常健康监测、慢病管理、常见病诊疗及便捷取药需求。

  生活照料服务:社区老年食堂(助餐点)、日间照料中心、助浴点等,解决一日三餐、日间托管、个人清洁等实际生活难题。

  文体休闲设施:社区公园、老年活动中心、阅览室、文化广场、适老健身器材等,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体育锻炼、社交互动空间。

  “15分钟养老圈”的建立,其意义在于极大地压缩了老年人获取服务的“时间成本”和“空间距离”。过去可能需要奔波许久才能到达的场所,未来可能就在楼下巷口。这不仅节省了老人宝贵的体力精力,降低了出行风险,更重要的是,它让高质量的老年生活变得触手可及,极大地提升了日常生活的便利性和幸福感。

  遛个弯就能锻炼身体,走几步就能和老友下棋聊天,身体不适时很快就能找到医生……这些日常小事构成的便利,正是晚年幸福感的坚实基石。

  “十五五”规划将养老列为重中之重,其目标绝非仅限于建设服务设施,而是致力于打造一个覆盖老年生活全维度、保障老年福祉全过程的综合性支持体系。这深刻体现在对老年人“衣食住行收入”等核心需求的全面囊括:

  衣与行:关注点在于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的普及度与质量。这涉及更安全、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如低地板公交、适老出租车),遍布社区和街道的步行无障碍通道(消除台阶、坡道平缓、扶手稳固),以及公共场所(商场、医院、公园)完善的适老化设施(休息座椅、清晰标识、防滑地面)。安全、有尊严地出行是保障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基础。

  食: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将成为重点发展领域。通过建设社区食堂、中央厨房配餐、送餐上门等多种模式,解决高龄、独居、失能半失能老人“做饭难”“吃饭愁”的问题,保障营养健康。同时,对食品安全和适老口味(软烂、低盐低糖等)的监管也将加强。

  住:居家适老化改造将加速普及,政府补贴、社会资本将更多投入于此。改造内容包括安装扶手、防滑处理、消除门槛、智能化监测设备(如紧急呼叫、防跌倒感应)等,让老年人在熟悉的家中住得更安全、更舒适。同时,多元化、普惠性的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床位供给也将持续增加。

  收入:这是晚年生活质量的根基。规划虽未直接阐述具体政策,但将养老置于国家战略高度,意味着对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深化、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如企业/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的发展)、以及针对困难老年人的社会救助、福利补贴制度的强化,将是重要的配套支撑方向。目标是确保老年人有相对稳定、可预期的经济来源,能够负担得起基本生活和服务。

  这种“全囊括”的思维,标志着养老政策正从零散补缺走向系统构建,从关注生存需求转向追求生活质量。

  “十五五”时期,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国家核心战略,这为破解“养老之困”注入了最强大的动力。覆盖县、乡、村的三级服务网络,正在编织一张越来越密的养老服务安全网;步行15分钟的幸福生活圈,让便捷与品质近在咫尺。

  人口结构转型的浪潮无法阻挡,但国家战略的升格、宏伟蓝图的铺展,让每一位老人都能清晰地看到:晚年的幸福不是遥不可及的奢望,而是国家正在全力护航的、家门口触手可及的现实。

  这改变的不仅是养老服务的面貌,更是整个社会对“老”的定义与尊重——夕阳未必是尾声,它也可以是温暖生命的新一章序曲。